English

中国能成为花样滑冰“超级大国”吗?

1999-04-04 来源:生活时报 王东旭 我有话说

以“豪华阵容”出战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的中国花样滑冰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芬兰他们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花样滑冰的崛起引起了国际冰坛的广泛关注,芬兰媒体给予了高度褒奖,并大胆放言:只要10年的时间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就可以全面超越传统“老大”俄罗斯,成为下个世纪花样滑冰的“超级大国”。

中国花样滑冰大踏步跃升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陈露来讲,她更近似一位天才选手,小小年纪便能够高水平地跳出5种三周跳,成名之后又以世界水准的艺术表演见长,她的这种能力是很多选手都望尘莫及的,她之所以能够那么快地跃上运动巅峰,在遭受巨大挫折后又迅速恢复到了较高水平,与她的过人天分都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陈露时代”颇有些神话色彩,从她的身上能让人领略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光环”。但到了“申雪/赵洪博时代”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天赋都不高,姚滨评价申雪时曾戏称:“漂亮的脸蛋上能长出大米吗?”仅从外表上来说最初小小的申雪是让人很难与世界顶尖强手联系到一起的;赵洪博起初则是在与一位同伴合作不成功后,与申雪走到一起的。他们崛起的脚步比起陈露来,显得更为坚实,这似乎是天分不足促成后天愈加刻苦、努力的必然结果,因而他们的冒尖意义也就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师徒乃至整个中国花样滑冰界对于这个项目的规律、内涵和韵味无疑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和洞察,而这一点则是我们未来全面走向振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希望也恰恰就在这里。中国花样滑冰的另外一种收获体现在培植了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群体,除了三对双人滑选手,郭政新、李成江和李运飞三位男子单人滑选手也都跻身世界强手行列;教练员的水平和能力也超越了李明珠,姚滨自不必说,把郭政新和落魄的陈露同时推上高水平的刘洪云、为李成江插上民族化表演风格翅膀的高海军等人都堪称优秀。可以说,中国花样滑冰的这个新时代因此而丰满得多,被国际冰坛人士普通看好的超越本钱也正是在这里。

但如果说到成为“超级大国”,我们的这些本钱似乎又有些“微不足道”。实际上我们目前并没有摆脱“精兵策略”,在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十分薄弱,事实上仅仅依靠几位(对)选手包打天下只能赢一时而无法胜一世,想撼动“老大”俄罗斯几乎是一个梦想。1983年前全国比赛中曾设置成年、少年甲、乙、丙组,但随着这个项目没有被列为冰雪重点项目,全国比赛就只剩下成人组了,现在全国只有黑吉两省在搞这个项目,专业选手加起来不到100人,在今年全国最高水平的九冬会上具有世界水准的双人滑比赛竟然只有可怜的5对儿选手参加。这样的人才基础与我们想赢得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在加拿大光是在花样滑冰协会登记的选手就有10万人,美国和俄罗斯的花样滑冰更是“热”得不得了,俱乐部几乎遍地开花,一个大城市就有10余个。这种氛围在国内则是难以企及的,我们的冰场有限,开展的条件便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八冬会上还有广东中山市选手的身影,到随后比赛中南方选手就没有了踪迹;观众对这个项目似乎也不怎么“感冒”,九冬会时花样滑冰决赛时的观众尚不如同时进行的男篮甲A联赛吉林东北虎队的主场观众多,这样一个充满艺术韵味的项目在中国显得曲高和寡……

从基础到氛围,中国花样滑冰还犹如一只丑小鸭。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努力,准备将这个项目列为夏季全运会项目,提高其在国内体坛的地位;今年大年初三,一场世界水平的花样滑冰明星表演被搬上了首都的艺术舞台,这被看作是中国花样滑冰界开拓市场、包装自我的一记重拳。虽然我们在进行着这样的可贵尝试,并与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中的频创佳绩相呼应,但困难和挑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对于人家的褒奖我们丝毫没有陶醉的必要,也许,只有拿出几倍托举申雪/赵洪博的志气和劲头,中国花样滑冰才能踏上挺进“超级大国”的征程,但这条路肯定相当漫长而艰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